七六启网

乡村的腊月

admin
乡村的腊月-第1张-游戏相关-七六启网

来源:【华声在线】

光阴仿若调皮的顽童,春夏季节显示一副漫不经心神态,这里磨一下那里蹭一会,将时间的刻度拉得老长老长;翻过上半年,立马转入加速度模式,步伐一天紧过一天,匆忙间将日历一页一页快速撕下,中秋月饼的余香尚在唇边缭绕,熟悉的年味便飘然而至,转眼间已进入充满诱惑的腊月。

在我看来,乡村的腊月是吝啬的上苍赐予乡人的慷慨!

腊月给予庄稼人难得的清闲。

四季轮回,春种夏长秋收冬藏,一年的耕耘在冬月就已收官,果下树猪出栏粮归仓,或丰或歉已成定局,开年备耕的活计也已收拾妥当,屋外连绵的、萧瑟的冬雨不再牵动农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,辛苦一年的人们没有了对牲畜和农作物的牵肠挂肚,像负重的老牛卸下了肩上的扼,可以轻松舒一口长气,常年赤着的脚终于可以享受鞋袜的温暖。

阴冷的冬雨似乎也善解人意,张开瞒天大网将闲不住的农人“罩”在家中。乡亲们便三五成群围坐在火炉旁,享受薪柴燃烧释放的温度,男人们有的喝茶聊天,一个个眉飞色舞,唾沫纷飞,脏话痞话掀得开屋梁上的瓦片;有的吆五喝六的搓几盘麻将,输者捶胸顿足,赢者神采飞扬。女人们则翻动灵巧的双手穿针走线,为自己钟爱的男人织衣御寒,手上的钢针在厚厚的布鞋底上穿过去又穿回来,将虔诚与耐心织成鞋底上的千千结,时不时侧过身与同伴说几句悄悄话,彼此都被打情骂俏的语言羞得满脸通红。

宽敞的乡道上,一位年轻男子将自行车骑得飞快,双手趴住龙头横坐在前杠上的小女孩,脸蛋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,两条系着蝴蝶结的小辫在风中摆动,格外醒目。车凳后架上的女人一手搂着男人的腰,一手挽着装满礼物的竹篮,自行车上的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向邻村走去,“咯、咯”的笑声传得老远老远,这是孝顺的女婿携家带口去看望隔了一秋的岳父老子丈母娘。

腊月是农家孩子释放野性的天堂。

进入腊月,学校的课程已到末尾,犹如困兽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心底的躁动,眼巴巴盼着寒假来临。因为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太过单调,“双减”下的书包依旧那么沉重,他(她)们的心早就飘到了村头巷尾、晒坪田畴,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,一个个似脱缰野马冲出教室、冲出学校,融入自由的小天地。

被现代文明撂下的乡村,仍然沿袭着老辈人传下的生活方式,大人们劳作之余杯中怡情、牌桌取乐,抑或三个五个聚在一起吞云吐雾、打着“张飞战岳飞”般的话平伙(即聊天),享受别样的精神生活。农家的孩子虽然不像城里的同龄人那样在舒适的影院看精彩电影,不能手捧平板沉溺于电游的惊险刺激,更不能体验三明治、麦当劳等美食带来的味觉享受,但可以乡村独特的方式演绎童趣、释放野性。

男孩子天生爱冒险,喜欢刺激的游戏,因而玩得最多的是“打飞棒”。

“打飞棒”玩法很简单:在晒谷坪一端平行摆放两块青砖,青砖上架一根两尺左右长食指般粗的木棍,用另一根粗一点的木棍奋力往远处撬,对方接住了飞来的木棍即为胜,攻防易手。如果没接住,守方将手里的木棍架在青砖上,攻方用飞棒从棒落处打击架在青砖上的木棍,击落了就换人,击不落则守方升级。游戏共分三级,一级比一级难度大,最后以净胜的长度决定胜负。“打飞棒”既要有力量,也要有技巧,守方要打得远、角度刁,攻者要接得住、击得准。这种游戏虽然刺激但有危险,游戏中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,孩子们经常弄得鼻青脸肿、破皮流血,家长们倒习以为常,因为农家孩子长得贱,要不了几天伤口就会愈合如初。

女生喜欢玩“跳房子”。“跳房子”属技巧型游戏,主要检验参与者身段柔软、步伐轻盈和手法精准,对场地和器械要求很低,几平米平地和几粒石子即可,落雨下雪天还可在堂屋里进行。

乡村习俗,除夕前连着赶三天年场。年场比平时赶集更热闹、物资更丰富,孩子们自然不会放过。通过年场调剂过年物资余缺,那是大人们的事,孩子们赶场除了凑热闹外,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用一个学期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小鞭子,手头阔绰的买一整封,寒酸的买三几挂。赶场回家后,小心翼翼将小鞭拆散,一只只分开燃放,在稀稀疏疏的“啪、啪”声中寻找快乐。为了物尽其用,连不炸的哑鞭都要捡回来,从中间折断点燃后扔向夜空,那眨眼间的微弱火光,就成了乡村孩子意念中最早的烟花绚丽。这种节省的玩法,几串小鞭就能玩过春节。

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腊月对乡人饥肠的馈赠。

过去的乡村,物资相当匮乏,不仅一年到头难以闻到几次肉腥味,过低的粮食产量连肚子都填不饱。但乡人对生活安排有高超的艺术,宁可十一个月干稀参半,以瓜菜笋厥弥补主粮缺口,也要在腊月间尝尝小康的味道,将一年的精打细算累积成一个月的丰衣足食。

进入腊月中旬,缺少声气的乡村渐次热闹起来,村村寨寨都飘溢出一股令人垂涎欲滴的清香。

杀年猪是腊月小康的重头戏。养猪是农家生活的重要组成,因为再穷的人家也会有边角废料、残汤剩菜,那是生猪最好的食物。每年春节一过,大多数人家的猪栏里都要新添两头猪仔,养大后一头作为派购猪用很低的价格卖给国家,是农村支援城市、农民为国家作贡献的指令性任务;一头用作过年猪到腊月宰杀,猪肉一部分用于春节待客和弥补家人常年肠胃荤腥的亏欠,一部分外卖给每位孩子添件新衣和筹措新学期的学杂费。

老家的乡村大多是聚族而居的村寨,少则七八户,大的有几十上百户,邻里之间互相帮衬,守望相助,关系融洽。祖上就有杀年猪吃泡汤的风俗,即杀年猪的人家,要邀请族人和邻里饱餐一顿。因此,寨子里杀年猪总要错开时间,便于相互吃请,不欠人情,十天半月下来,瘪瘪的肚皮便微微凸起,蜡黄的面色也泛出红光,陶陶然将一年的艰辛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如果说户户杀年猪难以做到的话,那舂糍粑则是家家的必需。

春播时节,队里就要划出一部分稻田栽种糯谷,用于过年舂糍粑。

舂糍粑是最耗力气的活,没有十分的体力吃不消。一盆热气腾腾蒸透的糯米饭倒入石槽,两个强壮的男人一左一右叉开腿,撸起袖子,双手将木杵举得高高的,使劲擂向石槽里的糯米,两人配合默契,木杵此起彼落,反复擂舂一阵后,糯米饭便成为软绵绵、黏糊糊、热烘烘、香喷喷的面团,心灵手巧的大姑娘、小媳妇们将面团均匀分解、摊薄、上色,一个个厚薄相当、大小一致、溜圆溜圆的糍粑就摆满了宽宽的案板,满屋的香气。

舂多少糍粑因家庭而亦,人口少或经济拮据的舂个二、三斗米,大家庭或生活富裕的要舂一担多。糍粑的吃法多种多样,可煮可煎可蒸可烤,最令人垂涎的是甜酒鸡蛋煮糍粑。开春以后农事渐忙,春争日夏争时,农人连吃午饭的时间都不愿耽搁,糍粑就成了野外最便捷、最实惠的中餐。

节俭成习的乡人在腊月里都出奇的大方,只要家里有的都舍得拿出来“挥霍”,磨豆腐、灌香肠、宰鸡鸭……

腊月,给贫穷的乡村带来短暂的丰衣足食!腊月,成就了勤劳的乡亲一年的念想!

本文来自【华声在线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
ID:jrtt

标签: #薪柴成就火焰屋梁枯守百年孤寂